本帖最后由 月白风清 于 2016-8-12 08:55 编辑
读书闲语
文/月白风清
今晚,月光如水,泻满窗棂。虽非满月,但已有了足够的光辉。坐在窗前,静静地读着这久违的明月,思绪又回到了从前。
曾经,品赏着这弯月牙,构筑过自己未来的梦想。在那时隐时现的幻觉里,引来无限的遐思,时而沉浸在设想的隐隐约约的成功和快乐里,绽出自己嫩稚的笑容,把自己的思想定格在“千里之行,始于读书”的自制的定律里。
物换星移,月牙依在。只是不知不觉里,岁月已将白色染上了鬓头。清点昨日的旅途,惊讶里看到了自己心灵的空白。虽有过年少时的热情澎湃,也有过中年时的砥砺前行,但那都只是短暂的一瞬。太多的日子在为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颠沛流离中度过,有时在愤世嫉俗的情绪里度过,有时也挡不住世俗的诱惑,在酒肉穿肠里度过,在灯火阑珊里度过,在各种借口的懒惰的碌碌无为里度过……而所读之书大多处于一种应付或被迫的状态,全然没有一种自觉的意识,或为应付中高级职称等各种各样的应试考试或为应付就业环境的知识需要等等,而读的这些书大多是“炒现饭”的现象,又随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烟消云散,心灵在重复的疲惫里总感觉不出深厚的知识积淀和读书的快乐。蓦然回首,一种警觉与责任袭上心头,忽然想起张潮在《幽梦影》里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浅深为所得之浅深”的名言。而今,人已步入中老年,早已荒芜的岁月似乎使自己空无长物,始终感受不到庭中望月的超然的境界。
伟人曾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夜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那样繁忙,仍读遍古今中外,通过读书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改造中国,洞察世界,有这样的读书热忱和毅力,实在是惊人!相对而言,自己有太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而在没有自觉的行动中白白让其流失了,曾经的梦想早已是空中楼阁,而今只好在“鬓已星星”的自惭形秽的悔悟里,慢慢追回失去的梦境。
而今读书,显然已无法真正体会到古人之于马上、厕上、枕上的“三上”的滋味。不会有“十岁裁诗走马成” 的才思敏捷,也不会有“走马西来欲到天”的辽阔高远欲到天的“马上”之旨。梁遇春认为“读书是要在床上、炉旁、雾烟中、酒瓶边才行,这样才能读出味道来”。而我只想寻求的一份难得的清静,去体会南宋诗人尤袤的“饥读之可以当肉,寒读可以当裘,孤寂而读之可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可以当金石琴瑟也”的味道。一盏孤灯,一个孤影,或一目十行,或细细品啜,或伏案而作,或电脑轻敲。“夜雨孤灯乱翻书”、“瘦尽灯花又一宵”,让自己体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而今读书,是寻觅一份难得的心的静寂,使自己摆脱霓虹灯的诱惑,把城市的喧哗屏蔽的静谧里,将休闲城的情调锁定在昨天。不再为酒肉穿肠的逍遥,打湿深夜醉醺醺的情绪,不再为山珍海味的腥臊,倒出难闻的胃口,不再为浑浑噩噩的虚度,支付沉重的生命的代价,不再为各种应付考试伤脑动筋。真正去享受“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竟是自由的人了”的读书之味的惬意和充实!
|